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86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为探讨福建省漳州市盛明养殖场鲈鱼的致病菌及其与鲈鱼免疫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解剖患病鲈鱼肝脏组织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了致病菌VP-5。显微镜观察该致病菌VP-5形态为球杆状,弧形,有单鞭毛,运动活跃,革兰阴性菌。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后,该致病菌对酪氨酸、葡萄糖、甘露醇等反应阳性,对蔗糖,阿拉伯糖和棉子糖等反应阴性。分析了该致病菌16SrRNA和tdh1基因序列,发现其与副溶血弧菌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综合后鉴定致病菌VP-5为副溶血弧菌。并研究了副溶血弧菌VP-5侵染鲈鱼后寄主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的表达水平差异。鲈鱼腹腔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0-96h解剖鲈鱼肝脏组织和表皮组织。采用Trizol试剂盒抽提鲈鱼总RNA,反转录后生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鲈鱼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鲈鱼受到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在鲈鱼肝脏组织的表达量12h和24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表皮组织的表达量在24h和36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鲈鱼肝脏组织免疫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与副溶血弧菌VP-5的感染正相关,相对于表皮组织反应更快。因此鲈鱼的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积极反应于致病菌,这些基因的快速表达会引发鲈鱼自身免疫应答,增强其抵抗致病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将发病残存的日本对虾继续养殖作为亲虾,进行夏季高温育苗,所得到的虾苗在实验室里桶养,证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它们是可成活和生长的,本实验还提示,若能解决水质净化问题,日本对虾甚至有可能移至内陆养殖。  相似文献   
13.
4种海水鱼淋巴囊肿组织的病理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山东、河北、浙江等地感染淋巴囊肿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及纹腹叉鼻(Arothron hispidus),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及组织化学方法,对患病鱼淋巴囊肿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来自不同地区同一种鱼的淋巴囊肿组织的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不同种鱼的淋巴囊肿细胞具有共同的特征:细胞膨大,细胞核不规则,细胞质内有嗜碱性的、呈Feulgen和Mann氏反应阳性的包涵体,囊肿细胞的细胞膜外有呈PAS反应阳性的均质囊壁,细胞质内病毒颗粒的大小200~220 nm,核周池内有高电子密度物质等。不同种鱼囊肿组织细胞的大小、细胞核的不规则程度、细胞质内包涵体的形态、细胞质内病毒粒子的分布状态,以及囊肿物的外观等有差异。虽然不同种鱼之间存在差异,囊肿组织共同的病理学特征仍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参虾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9月刺参夏眠期间正是日本对虾快速生长的季节,在对虾池中人工造礁,第1年4月放入规格为80~120头/ kg的海参苗1740 kg,每年7月放入体长0.7~1.0 cm的日本对虾虾苗1.2×105尾,将刺参与日本对虾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刺参不投喂,只用卤虫、人工饲料、杂色蛤和四角蛤蜊投喂日本对虾,严格控制养殖池内的杂鱼虾,保持水质新鲜,可提高日本对虾和刺参的成活率,利用两者饵料和空间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短足筒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足筒天牛(ObereaferrugineaThunberg)是危害大叶黄杨的一种主要钻蛀性害虫,在合肥地区1a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多年生枝干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上、中旬为卵孵化盛期,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其发生受光照的影响较大,同时成虫产卵对树势强弱有较强的选择性,植株各部位发生情况亦不相同。采取修剪的方法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日本高知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人工林中日本树蜂Urocerus japonicus的危害现状,平均被害率为27%,最高为38%,最低为12%。树木被害星形纹平均达3.2个/株。日本树峰的羽化初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盛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终期为9月中、下旬。同时,初步探讨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龟蜡蚧在枣树上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8月 ̄1997年6月,在陕西大荔县八鱼乡西营村和蒲支县平路庙乡直杜村调查了日本龟蜡蚧在枣树上的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单叶幼虫数随枣树受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果重随枣树爱害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越冬雌虫的危害造成每股的抽吊数减少,吊长显著变短,每吊的刺树数减少,幼虫和雌成虫在树冠上的分布是阳面(南面)大于阴面(北面),其中树冠中部虫量分布的最多。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技术分析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8.00±2.00) 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投喂海泥、鼠尾藻粉按照1∶1的质量比配制的饵料,试验组饵料中以鼠尾藻粉质量的2%添加党参,连续投喂28 d。结果表明:应用免疫增强剂党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 P<0.05),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而且能够显著增加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异养菌的数量(P<0.05);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细菌优质序列比例显著增加( P<0.05),试验组达97.57%,对照组仅为80.22%;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多样性系数范围在14.91%~15.47%、15.47%~16.21%、14.91%~16.21%;丰度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丰度提高,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 Firmiaites)丰度降低;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97。由此可见,免疫增强剂党参可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肠道异养菌数量和优势菌群丰度,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鲈鱼摩氏摩根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鲈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LY2014,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该菌为发酵型、具有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菌为摩氏摩根菌。以该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07bp(GenBank登入号为KJ830813)。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氏摩根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摩氏摩根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确定菌株LY2014为摩氏摩根菌。该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和多黏霉素B高度敏感,对痢特灵、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0.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中上层经济鱼类,也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捕捞对象,其资源分布受不同尺度气候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5-2016年7-9月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我国东海鲐鱼捕捞数据,结合关键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计算各年鲐鱼渔场经纬度重心,量化鲐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进一步分析了捕捞努力量在经度、纬度以及SST上的分布规律,并基于聚类法筛选出代表年份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鲐鱼渔场内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鲐鱼渔场重心具有显著的年际和月间变化,7-9月渔场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且主要分布在SST为25~28°C范围内。聚类分析将各月份渔场重心分为四类,其中2007和2015年渔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此外,鲐鱼渔场内SST与尼诺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代表年份2007和2015年分别对应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上升,渔场重心逐渐北移;而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渔场内SST下降,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南部海域。研究表明,中国东海鲐鱼渔场时空分布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调控的海表温度变化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